党员系列学习之十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二) |
2018-10-23 |
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 各设区市委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团结奋斗,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通知》要求,现就全省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和教育部党组各项部署要求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审查批准的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为加强今后五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得全党全国人民拥护。 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面向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把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奋力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教育战线实践的新境界。 (一)切实抓好学习培训。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单位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专题部署,作出具体安排。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列出专题深入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举办高校领导干部、院系党政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思政课骨干教师、市县教育工委书记培训班等,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类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各地各高校要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要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重点培训内容,安排专题课程和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报告会、专题党课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用好中央编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以及《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帮助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 (二)广泛开展宣传宣讲。要加强媒体宣传,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用图解图说、动漫动画、网络视频等接地气、形象化、通俗化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全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大力宣传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省委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赴各地各高校开展宣讲。组织开展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各地各高校要成立由理论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党员师生组成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校园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宣讲。要强化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听得懂、记得牢,不断增强对十九大精神的认同度。 (三)认真组织研究阐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设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题研究项目,支持和引导全省高校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组织“高精尖”专项研究,依托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实施“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重大课题攻关。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专题研究。支持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招收相关方向研究生,加强学理阐释和准确解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组织力量编写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想政治课辅导材料。各地各高校要紧密围绕十九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建立相关研究平台,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加强理论阐释,力争形成一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江苏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更需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先行一步,拿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得意之作,写好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各地各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力求做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党的十九大最新要求精准吻合、完美对接。要结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认真调查研究,加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要认真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提早谋划明年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认真研读十九大文件,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实质,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抓住关键、融会贯通。 (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聚焦到衷心拥戴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政治上旗帜鲜明;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做到行动上紧紧跟随。 (二)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聚焦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八个明确”包含的丰富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 个坚持”的基本方略,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聚焦到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时代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把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今后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聚焦到贯彻落实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对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安排,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十九大关于教育的重大部署,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聚焦到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要充分认识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正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正视“四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质量,切实增强全省教育系 统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江苏教育改革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把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本地本校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推进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落地生根。 (一)要进一步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形成大力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推动各级政府把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支持、关心、参与教育。 (二)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抓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动承担全省教育改革的试点任务,对改革的全链条推进和各环节落实作出细化安排,把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四)要进一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目标,促进教育平衡充分发展,大力发展适合的教育。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出台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打造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五)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素质领先的优秀人才。在抓好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纳入教育全过程。建立健全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六)要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健全保证财政性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落实中央、省要求,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及配套政策,落实教育经费增长法定要求,确保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到位。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变革的挑战和要求,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教育网群,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七)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中,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头脑。加强党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高校党委、院系、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和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工程。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全面开展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考核、高校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等,坚持开展“双抓双促”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四、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系统部署,切实抓好落实。 (一)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地各高校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党组)组织、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宣传部门要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着力营造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统战部门要开展面向党外人士的宣讲工作,增进党外人士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知认同。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要加强督促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切忌形式主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 (二)要把握正确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加大引导力度,围绕高考改革方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双一流”建设等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多做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工作。要严格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教育系统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三)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方法手段,充分运用各种符合教育实际、深受师生喜爱的鲜活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推动传统宣传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努力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学习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各地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情况,请及时报告省 委教育工委。
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 2017年11月21日 十九大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一系列“新”,可用一组关键词概括。理解这些“十九大关键词”,也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一种方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主题 68 个字,打头便是这 8 个字。外媒评论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只是执政党,更是使命党。简短8个字,“使命党”特点充分展现。 幸福和复兴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时刻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时刻努力“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党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诺言和担当。 体现和落地 “初心”和“使命”,在报告中掷地有声,更在成就中落地生根。 十八大以来的5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 “初心”和“使命”,还彰显在总书记那句“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的新年贺词中,体现在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的行动中,落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每名党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中。 追寻和兑现 十九大闭幕仅一周,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不忘初心才能永远年轻。正如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民心。96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不忘初心,号角吹响。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被视为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舆论一致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从内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王晓晖指出,习近平同志以一系列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集中全党智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十九大的最大亮点就是总结实践经验、凝聚全党智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汉卿认为,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内莱·诺伊塞尔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注重与时俱进,并对社会期待和人民需求做出回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这一判断,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通过提出“新时代”这个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发出信号,将带领国家和人民实现强起来的目标。 重大政治判断 对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表明,中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外,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前景光明,挑战也严峻。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也充分考量了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 丰富深厚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气象新作为 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代要有新的党风党貌。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段精辟论述,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原来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理所当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变”与“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进行修改,原因有三: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发展的现状。 二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解决矛盾中前行 如果说此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发展起来前”的矛盾,如今则可称为是“发展起来后”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中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解决它。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势必会带来我们在发展重点、发展战略乃至发展方式方面的一系列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