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系列学习之十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三) |
2018-10-23 |
"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构成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学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本版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从今天开始推出新专栏,有针对性地围绕大家关心的重要论断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解读和解答,坚持问题导向,力求解开思想“扣子”,从而形成共鸣、产生共振、凝聚共识,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推动做实。 问:怎样理解与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之间的关系? 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 “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条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那么,“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如何把握? 首先,“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具体来说,“八个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条坚持”则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 其次,“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分别侧重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八个明确”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相当于理论架构的四梁八柱。 “十四条坚持”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讲的是路径、办法。基本方略是经验的总结,是对规律的反映,是实践的指南,因此要求我们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相辅相成,一个是理论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是实践层面的回答,即我们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十四条坚持”是对“八个明确”的实践展开。 最后,“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 构成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十四条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必须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以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加以解读,这里,我们仅仅从“内容”的角度加以阐述。 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总任务就是确立了总目标,并且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我们所推进的社会进步是“全面进步”。 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制度优势”、“国家治理”、“国家构建”作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解答。 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早在1956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们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让我们党永远朝气蓬勃。(来源:央广网)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这样大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从思想理论上来讲,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个最新成果,在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什么呢?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的理论指导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而这些重大成果都相应地集中提出和回答了重大问题。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它集中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论述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提出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第一句话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创的道路。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邓小平集中提出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重大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把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再深化推进表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作为一个理论的问题基础和历史起点、逻辑起点,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化为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在很多重大问题、重大领域中深入地、具体地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把我们理论创新的任务明确地提出来了。在这些方面,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形成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根据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进展和成果,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十九大报告作了集中的概括和表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总任务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的表述。在这表述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个是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分为两步,另一个是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较之前的表述增加了“美丽”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把生态领域也作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进行表述了。 第二个明确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个明确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些重大理论观点,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十八大以来,大家一直在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而十九大报告则是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的集中概括和梳理。 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定位该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们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理解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几个“是”,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关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伟大实践是什么关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来源:宣讲家网)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基本理论,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基本路线,也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就是说,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同时,还要通过基本方略来指导、引领党的伟大事业。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一共有十四条。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点。所以,学习领会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理论认识上的提高和深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要依靠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来指导。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他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领导效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从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中,从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实践中,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要前进,基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发展的基本准则问题——按照什么样的准则来发展。 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怎样通过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出来,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这是值得思考的。 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全面依法治国则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价值遵循,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重大问题。 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实现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更加公平和更有效率的发展,才能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 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有绿水青山的、美丽的、美好的、宜人的、清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空间。 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也就是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整体化为总体国家安全,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就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安全网和安全盾牌。 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忠诚军队。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我们强调政治建军,而政治建军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和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了重要的论述,是党和国家、全体中国人民对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径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 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同时也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探索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概念。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社会建立国与国之间基本关系的总体构思和框架。 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突出强调和着重阐述。这表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重大的、攸关的作用。(来源:宣讲家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前者主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者主要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尽管“十四个坚持”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与“八个明确”存在交叉,但却自成体系,既有科学合理的结构安排,又有相互贯通的内在逻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特角度,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把握其结构维度、时空维度和认知维度是重要的路径。 结构维度:三个层次的“同心圆” 如果把“十四个坚持”看作一个“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圆心”。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论述紧紧围绕“圆心”,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紧密相连、层层展开的“同心圆”。 “同心圆”的内核: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的领导力量。“十四个坚持”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以确保所有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展开。 “同心圆”的主体:主要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的五个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略和总抓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回答怎样制定并遵循科学的战略部署,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同心圆”的保障:主要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和对外战略,指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要的保障,回答怎样确保新时代总目标和总任务的顺利实现,怎样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序推进。 三个层次共同构成逻辑严密的整体。其中,第一层次处于统领地位,以确保“十四个坚持”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不变形,不走样;第二层次是主体所在,是“十四个坚持”的重点所在和主要举措;第三层次是重要条件,是“十四个坚持”的战略依托。三者在结构上有序排列、环环相扣、相互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这其中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和方法。 时空维度:三重逻辑的“聚合体” 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内在要求,是 我们党在新时代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显著特点。 一是历史逻辑。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基本的理论品格。但只有在深刻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联系中,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属于指导思想范畴,基本路线属于总方针、总政策,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必须遵循的路线和方针。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任务和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三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同以往概括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凝结着我们党在不同阶段总结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精华,蕴含着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积累的宝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和实践成果的一脉相承。基本方略没有割断与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历史纽带。没有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就不可能形成“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二是实践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十四个坚持”生成于新时代的时空环境,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过去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鲜实践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新鲜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经过理论概括和提升,成为“十四个坚持”的重要思想内涵。正是鲜活的实践成就了富有时代气息和强大生命力的理论。 三是未来逻辑。“十四个坚持”是面向未来的方略,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未来指向。十九大报告在阐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根本要求时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基本立场时,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阐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阐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时,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在阐述中国外交战略时,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等。 认知维度:三大规律的“折射镜” 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时指出:过去五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这一思想的实践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个坚持”集中体现了三大规律的基本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一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执政党如何有效执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党中央权威放在突出的地位。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唯有如此,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恩格斯说过,“所谓社 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遵循这一规律,“十四个坚持” 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致力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 三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鉴于此,“十四个坚持”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此外,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源:求是网)
十大要点谱写新党章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党章进行了哪些修改?哪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概念写入了党章?我们为您快速梳理。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大会同意在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4.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 大会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 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8.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 9.“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会同意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10.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同总纲部分修改相衔接,对党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实现巡视全覆盖,开展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是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等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来源:共产党员网)
|